在整个新能源市场都被“降价”笼罩的当下,几乎没有一家新能源车企可以做到不受困扰。尤其是那些产品定价、定位与特斯拉重合度较高的车企,更是难上加难。就比如小鹏汽车,自特斯拉降价后,小鹏汽车也立即跟降。然而 ...
3月10日上午,港股汽车股早盘走低,吉利汽车跌超5%,比亚迪股份、长城汽车、蔚来跌超4%,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广汽集团等跟跌。文章来源【界面快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近日,一则小鹏汽车“人脸识别功能需对车头半跪”的消息引发热议。小鹏汽车随后发文致歉,并表示已下架相关第三方APP(应用程序),将立即着手优化。车主:“开前先拜电动爹?”3月3日,一位小鹏车主在某社交平台上发布了 ...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外牵动人心。聚焦如何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们从政策法规、充换电设施、锂资源保障、芯片、消费、自动驾驶、走出去 ...
3月6日汽车新闻早报,星期一,农历二月十五,惊蛰节气杭州临平推出汽车促销活动,最高补贴1.2万元、总额1000万元特斯拉中国2月销量达74402辆(含出口),环比增长12.6%上汽奥迪内购价最高优惠16万元,官方:企业都有 ...
小鹏折翼,对于过去一年里的小鹏汽车只能进行这样的总结。销量呈肉眼可见的快速下滑趋势,似乎还没有什么办法能止得住;这确实有些令人不解,因为小鹏汽车似乎是新势力品牌里最为全面的品牌。蔚来和理想汽车均主攻高 ...
在政策支持、行业技术逐渐成熟、节能减排理念深入人心、不限行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一路走高。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64.0万辆,同比增长35.1%,环比增长6.5%。2 ...
新年伊始,汽车圈发生了一系列人事变动。其中,最让人意外的,就是原长城汽车总经理王凤英出任小鹏汽车总裁一职,全面负责小鹏汽车的产品规划、产品矩阵以及销售体系。这则人事变动之所以引发网友热议,主要还是因为 ...
刚刚过去的2022年,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新能源汽车以前所未有的渗透率持续增长,传统燃油车企被冲击的七零八落,就连养尊处优的合资品牌都感受到了危机。于是乎,我们看到了愈发明显的车市 ...
12月24日美股热门中概股普跌,理想汽车跌超8%,小鹏汽车跌超7%,蔚来跌超2%,腾讯音乐、阿里巴巴、京东跌超2%,哔哩哔哩、网易跌超1%,百度、唯品会小幅下跌。爱奇艺涨超2%,趣店小幅上涨。文章来源【澎湃新闻】版权 ...
说起小鹏汽车,大家都不陌生。从最早横空出世,到后来一炮走红与蔚来、理想组成“蔚小理”组合。小鹏汽车,似乎一直都站在造车新势力的前列。不过我们也常说一句话:“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多变的 ...
文:懂车帝原创 魏微 近日,一则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点评“蔚小理”的视频在网络上曝光。视频中,李斌表示:“我认为‘蔚小理’都能活,而且都能活得不错。”他还针对小鹏汽车说道:“可能最近小鹏确实辛苦 ...
11月30日,汽车整车板块盘中大幅拉升,截至发稿,一汽解放、长安汽车、ST曙光涨停,江淮汽车、塞力斯、长城汽车等多股涨幅居前。小鹏汽车官方微博11月30日消息,小鹏汽车推出限时保价政策,在2022年12月31日前完成定 ...
前段时间,有媒体称小鹏汽车已将自研电池提上议程,由前宝马高级电池工程师仲亮负责。据报道,目前小鹏的电池研发团队有500人左右,小鹏与上游材料供应链已有不少沟通,其自研电池初步落地期限在5年左右。(图片来自 ...
每当你堵车在路上,看着前面绵延不断一动不动的车龙,相信你和我一样,会在那么一刹那心里会浮现一个念头:要是我的车能飞就好了,飞过这群让人绝望的车,赶紧回家!所以某种程度上说,飞行汽车还算是有点“群众需求 ...
继蔚来之后,小鹏汽车也将自研电池提上了议事日程。据悉,小鹏汽车已经招募到了前宝马高级电池工程师仲亮,担任小鹏汽车电池技术高级总监,目前由他带领的数百人小鹏汽车电池研发团队正在推进各项业务进展。与此同时 ...
纵然今年新能源车型渗透率不断提升,但愈发高企的电池成本仍令不少新能源车企叫苦不迭。不同于燃油车型,三电系统在新能源车型中占据了核心地位,一定程度上也令车企的核心竞争力受制于零部件供应商。因此,跻身动力 ...
虽说新能源渗透率不断升高,但高企的电池价格还是让许多新能源车企叫苦不迭,此前广汽集团董事长就诉苦称“我们给宁德时代打工”,不少电池厂商也在呐喊自己“给上游材料商打工”。锂价“疯涨”的连锁反应,正带来产 ...
财联社11月22日讯(记者 张屹鹏)短短一天内,吉利电池项目签约宜春、小鹏投资50亿注册新公司、小米再投电池材料企业,三则貌似不相关的企业行为背后,是“造车也要造电池”观点的应验,更是自研自产电池的深度垂直 ...
在当年的一众造车新势力当中,小鹏汽车也算是最早一批开始投入到大浪潮当中的,并且也是最注重“互联网”这一基因的,在研发投入上也最为下本,一度被认为是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最强劲敌。不过,最近似乎越来越多人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