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是我用过最鸡肋的模式,一直都以为是要被淘汰的配置,但似乎成了车企的座上宾。 我开过的几近所有车,都有ECO模式,也就是经济模式,包括一些很是运动、性能的家用车,从MINI到A5,这些车都有经济模式。 经济模式更像是“阉割模式”,一旦开启阉割模式,动力下滑很是明显,所以我历来不用ECO模式,底子原因是ECO模式既无法到达省油的目标,还会让体验感迅速下滑。 ![]() 虽然车企的说辞是,开启ECO模式能够控制油耗,但在我的驾驶进程中ECO模式底子没有存在的需要,由于你用惯了普通模式甚至Sport模式,ECO模式羸弱的驾驶体验感会让你迅速切回来。 曾经用过大要2000km的ECO模式,原来的7.3L油耗几近没有变化,虽然ECO模式的电控更温柔,但你需要用更大的油门来保证加速能力,综合下来是没用的。 ![]() 车企使用ECO模式实在也是无奈之举,由于排放是越来越严格的,尤其是国内、欧洲两大板块市场,油耗超标是一件很是可怕的事情,所以为了制约内燃机的燃油消耗量,几近所有车辆都要有ECO模式。 对于车企来说,实在ECO模式历来都不是宣传的重点,至少我没有见过哪家企业对着ECO模式疯狂输出,企业自身也领会动力、操控对用户的吸引力有多大,所谓的一些油耗经济性能实在无关痛痒。 ![]() 由于发动机的耗油量和变速箱、换挡逻辑、自重、风阻有直接关系,和ECO模式没有太大的联系,所以ECO是绝大大都用户的安排配置。 退一步来看,ECO模式设计的本钱很是低,企业只需要给电脑写入另一套法式,然后设计出一个ECO模式按键即可,几近是0本钱,0本钱还能换来另一种驾驶体验感,车企还是很愿意尝试的,虽然这个模式几近没人用,但有比没有强。 ![]() 实在随着电气化时代的到来,ECO模式也将会进入冷宫,由于夹杂动力、纯电动车的登场,从设计上来说已经下降了内燃机的介入感,ECO模式就是针对内燃机电控系统研发出来的模式,自己内燃机就已经下降介入度,ECO的价值也就不大了。 而且,机电系统的出现不但仅会让整体耗油量下降,还会带来更强的动力,这种转型带来的收益比纯真内燃机模式更可观,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拒绝内燃机同盟”,夹杂动力、电动车的市场占有率更高。 机电的出现既能有效提升动力,又能够下降综合油耗,ECO这种自己是为了油耗妥协的配置,必定会退出市场,究竟存在的意义已经并不大了。 文章来源【汽车扒一扒】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豪华品牌对于中型车的市场竞争向来不手软,尤其是主销车型更是拿捏到位。宝马新一代3系在2018巴黎车展上刚刚亮相,官方告知会在2019年第一季度来到人们的视野,而奥迪新A4L一直通过新增车型和调整配置来提升竞争力, ...
Hello,大家好!我是Mogo“新势力都在讨好Tony和Mary,谁记得王富贵和大老李?”在新势力中,有一个存在感不算强的车企——合众汽车。日常你甚少在媒体、新闻中看到它的身影,它的老板也不是网红。它们的汽车品牌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