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型人才存在巨大缺口!汽车智能后,人才“智能”要跟上

汽车维基(稿源) 2022-12-24 10:28 No.1693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陶震】“在2016年入学后,我主要学习了机械原理、材料力学、电工学、汽车构造等机械、电气和汽车理论基础知识,但所学知识与当前火热的自动驾驶、动力电池等方向不是很匹配,很难直接胜任现在的工作需求。”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一位不愿具名的毕业生向《环球时报》记者感慨道。这名汽车专业人才只是时代洪流下,汽车新型人才需求与高校专业知识不匹配的缩影。

近年来,随着汽车大踏步向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汽车行业所需人才也正在从传统的机械工业向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通信、能源动力等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转变。相关人才需求激增的同时,专业学科设置相对滞后,研发和汽修人才缺口持续拉大。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新汽车”相关人才体系建设与培养问题亟待关注与解决。

人才供需不对等

“在没有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传统汽车时代,整个汽车猎头市场业务量并未过亿。但根据今年的大致估算,汽车行业猎头市场业务量规模将猛增到2亿左右,说明汽车行业新型人才需求正迅速增大。”人才解决方案提供商翰德汽车与工业行业总监林青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人才招聘数量和求职人数出现“双高”,尤其是中高端人才需求量,每年增速超过30%。

新型人才存在巨大缺口!汽车智能后,人才“智能”要跟上

目前,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方兴未艾。汽车在如火如荼地向更加清洁和智能的方向发展的同时,相关研发、维修人才却面临“人才荒”。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测算,当前车企对智能网联人才需求处在爆发式增长阶段,到2025年,研发人才总需求量将达11.6万人,存量仅约为7.2万人,毕业生流入0.73万人,总量供给严重不足,人才净缺口最高可达3.7万人。“智能网联汽车多学科融合的复杂性决定了每位研发技术人才都需要具有擅长本专业但又通晓相关专业的跨学科知识体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闫建来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目前,汽车产业急需的计算机类人才不仅成本高,而且数量少,IT人才也存在严重短缺。此外,汽车产业缺乏架构师、系统设计师等知识复合型人才,车载芯片、汽车研发软件工具等“卡脖子”关键技术的领军人才更紧缺。

科技人才需求大

对科技人才的巨大需求正推动互联网、通信、消费电子等跨行业人才向汽车产业流动。“过去汽车行业大多需要车辆工程、机械工程、内燃机等专业的毕业生,当下更看重软件工程、模式识别、信息安全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才。”林青表示。但在目前,汽车产业对IT背景人才的薪酬却缺乏竞争力,吸引力仍不足。2019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制造业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为72088元,仅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平均薪酬的一半。此外,IT背景专业人才从事智能网联车辆专业的薪酬,依然低于IT背景专业人才的平均薪酬。

此外,据闫建来介绍,IT背景专业人才还面临难留用的现象。“这些人才的思维方式、研发流程跟传统车辆研发人员不同,且需要车辆知识的培训。”这也造成了此类人才的高离职率。个人调查问卷显示,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人员中有37.6%的人因各种原因离职,而汽车研发人员的平均离职率仅为12.8%。

校企协作加速人才接轨

为避免高校汽车专业与技校汽修专业的学生与时代脱轨,国家正加大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人才的教育转型。近年来,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新设“智能车辆工程”专业,国内高校也陆续对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作出调整。据悉,2020年起,北京理工大学对专业基础课进行改革,将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放入汽车工艺、汽车理论、汽车构造等基础课中。

此外,车企还在对职业院校专业和职业技能课程设置进行与时俱进地调整,以适应新型人才需求。宝马给《环球时报》回复的资料显示,从2019年起,宝马就将宝马校园英才教育项目(BEST)培训基地引入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在原有的机电类、钣金喷漆类、售后服务/零件类等项目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新增新能源培训体系,其中就包括高压电技师、高压电高级技师和高压电专家技师的培训与认证。截至目前,宝马认证的新能源技师超过2500人。

文章来源【环球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
1、车城网发表的该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立删。
2、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车城网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车城圈
买车、用车、养车等有关车交流的小圈子,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