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当冬季测试撕掉电动车的遮羞布,谁还能坚挺?

绿色小电驴(稿源) 2023-1-2 16:24 No.1688

这几年,在“蔚小理”等互联网造车企业的带动下,智能电动车赛道上在智能化上越来越“卷”了。高通8155车机芯片几乎成了新车标配,智能驾驶芯片算力直奔500TOPS,激光雷达大规模上车…….


但就我身边好几个打算从油车转电车,还没下单的朋友来看,他们除了智能化,也很注重车好不好开。实际上,对于一辆智能电动车来说,智能化固然重要,但“机械素质”“电动化”这两个维度也同样重要。


今年冬天格外冷,还没到小寒,这几天北京体感温度都已经到零下10度了,几个怕冷的公社办公室的小伙伴基本上全天都穿着羽绒服。


众所周知,人怕冷,电动车也怕冷。我认识的不少北方朋友,在买电动车之前真的会搜遍网络上各种媒体的冬季测试视频,做一通研究对比之后,再去考虑买不买这辆车。


毕竟最近几年国内电动车市场刚刚迎来爆发,市面上各种车型各种品牌已经多到了让人眼花缭乱的程度,其产品力也是鱼龙混杂,谁都想把钱花在刀刃上而不是花几十万请个“电动爹”回家。



当冬季测试撕掉电动车的遮羞布,谁还能坚挺?

在这种大环境下,这两年懂车帝、汽车之家等垂直媒体的冬/夏测试就逐渐成为了新能源车的“照妖镜”。


今年懂车帝更是直接把34个品牌60多台车拉到了内蒙古牙克石。虽然做测试时还是11月份,但那时当地的气温就已经下探到了零下20-30℃。懂车帝还对于“冰雪加速”“冰雪爬坡”两个项目环节设计,费了一些心思。


这样的寒冷极端环境对电动车来说,用“极寒地狱”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不少参与测试的电动车型都暴露出了正常天气下没出现过的问题。


也许有人会质疑,这种极限测试的娱乐效果是不是大于实际意义?


其实不然,这几年川藏线上的充换电站等补能设施已经多了不少,这也使得不少人萌生了拿电动车跑一次川藏线的冲动。我有位朋友跟我分享过他2年前开着Model 3去跑川藏线的经历。


一天他不巧途中遇上了大雪,在国道上有一小段上坡路,有好几次出现了车轮打滑,ESP系统强制介入的情况,当时把他吓坏了,生怕车会溜下去。


所以个人认为,这两项针对性测试其实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冬天除了会造成电动车续航缩水以外,雪天和路面结冰也会让车辆的安全隐患增加。


有意思的是,在冰雪加速测试环节,懂车帝还拉来一架飞机,以120km/h的空速匀速飞行,在800米外的终点线之前,谁追上飞机谁就赢。这个测试考验的一方面是加速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整车的机械素质。



当冬季测试撕掉电动车的遮羞布,谁还能坚挺?

榜单公布后令人意外的是,在每辆车换上同样的轮胎,都调整至官方给出的合适胎压之后,飞凡R7、Model Y、小鹏G9几款车型进入前三甲,其中今年9月份上市的飞凡R7在雪天加速中表现出不错,0-800m加速时间仅为20.62秒,优于同为四驱的Model Y、小鹏G9和蔚来ES7等车型,成为这项测试里最先追上飞机的。



当冬季测试撕掉电动车的遮羞布,谁还能坚挺?

在冰雪爬坡测试中,懂车帝用钢架作为骨架,搭建了一个峰值坡度为37.5°的大坡,下缓上陡峭。颇有众多新车都在挑战的“成佛坡”那味。



当冬季测试撕掉电动车的遮羞布,谁还能坚挺?

总的来说,冰雪爬坡测试中SUV车型的成绩整体上是要优于轿车的,这能一定程度上体现出SUV更出色的越野性能。


其中,比亚迪唐DMp以34.5米的爬坡距离位列第一。而热门车型飞凡R7、蔚来ET7、Model Y、蔚来ET5等,都获得了26.5米的爬坡成绩,表现也较为不错。


相比之下,同为四驱车型的极氪001双电机you版,在测试时后轮出现了严重的打滑现象,只爬了15m就爬不上去了。



当冬季测试撕掉电动车的遮羞布,谁还能坚挺?

或许有人会对这两项测试提出异议。“谁没事闲的会在雪天猛踩地板油?这不是找事故出呢吗?”


但其实,上面这两项测试基本上属于对车辆雪天操控性能的极限测试了,上限越高往往意味着雪天的操控性能更好,可以降低冰雪路面上因意外发生事故的概率。


要在雪天加速和爬坡获得好成绩,其背后也隐藏着不少学问。


冰雪路面会使得路面摩擦力大幅降低,这就需要车辆电控系统对车轮与雪地的摩擦力进行精准的判断。尤其是四驱车型,需要精准的分配每一个车轮上的扭矩,让车轮在雪地上恰到好处的“吃住劲”往前走。



当冬季测试撕掉电动车的遮羞布,谁还能坚挺?

除此之外,一个“给力”的驱动电机,也十分关键。


油冷电机是现在很火的一项技术,包括特斯拉、比亚迪、零跑等车企都已经开始采用油冷电机技术。相比传统水冷散热方案,油冷散热方案不仅可以有效减小电驱动系统体积,还能有效提升散热效率。


不过,技术是永无止境的,电动车电机技术也不例外。普通油冷电机往往只会将油液喷到定子绕组的端部,无法针对电机核心发热的芯部进行有效冷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业内研发出直瀑式油冷散热技术,该技术由上汽首创并手握技术专利,也是国内电机的突破。前段时间我恰好接触了一位上汽的动力系统工程师,借机会跟他聊了聊这项技术。



当冬季测试撕掉电动车的遮羞布,谁还能坚挺?

“直瀑式油冷电机”顾名思义,其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可以让油冷液体像瀑布一样,从电机的端部流至底部,达到电机整体散热的效果。得益于更好的散热能力,“直瀑式油冷电机”峰值功率保持时间能长达20-30秒左右,而普通油冷电机一般只能持续10秒。


这项技术目前搭载在了飞凡R7之上。这次懂车帝官方测试成绩也是很好的例证。0-800M跑在第一名的飞凡R7,尾速达到了203.94KM,也是所有车型中速度最快的,这就得益于“直瀑式油冷电机”所带来的持久力。


0-800m靠得是更持久的动力输出,0-100m靠得是爆发力。目前很多车型电机都用上了Hair-pin扁线绕组技术,它从横截面上将原来圆形的绕组电线,做成了截面积是扁长方形的,像发卡一样绕组,这样就避免了面积浪费,也大大提升电机的爆发力。



当冬季测试撕掉电动车的遮羞布,谁还能坚挺?

电机绕组圈数是与电机功率正相关的,比如大众ID 4X电机绕组6层,双电机功率230kw;有得绕8层,比如前面说得飞凡R7,四驱版综合功率达到了400KW,是少数进入“零百3秒俱乐部”的SUV车型,在懂车帝冬季测试中也跑出了4.61s的好成绩。


之所以飞凡能在电动化和机械素质方面体现出诸多优势,大概还是因为“大厂效应”,使其拥有更加丰富的造车经验与技术。背靠上汽集团的资源优势,飞凡落地了“设计、智驾、数智、智电”四大共创中心,人才、资源都齐备,而R7正是他们独立研发出的“拳头产品”。



当冬季测试撕掉电动车的遮羞布,谁还能坚挺?

再说回“电动”这个维度,那就不得不谈到续航测试这件事,我真的深有感触。


早在2018年前后国内电动车市场刚刚起步的时候,有不少粉丝私信我:“为什么同一辆车的续航,厂商公布的数据,媒体测出来的数据,车主自己跑出来的数据差异会那么大?”


那时正逢国内电动车市场刚刚爆发,很多人都因为续航焦虑,对电动车持观望态度的时候。我们也渴望得知,电动车续航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在激烈的续航战争下,谁都想尽可能把自家车的续航“数”标高一点。


于是,大批车企把公认的NEDC续航测试法抛在一边,转而开始采用 “60公里等速续航测试法”这种卡BUG的存在,还会给它起名字叫“最大续航”“最长续航”。


但,敢问谁实际开车能保证永远精准匀速60公里/小时呢?有这脚法怕不是能代替梅西拿世界杯了。


那段时间,有太多的人私下跟我吐槽说自己车续航虚标太严重,甚至有人后悔买电动车。后来,越来越多行业内人士开始揭露这一乱象,到现在这种宣传方式已经少了很多。


即便如此,有极少部分品牌仍然在用这种方式宣传(如下图)。



当冬季测试撕掉电动车的遮羞布,谁还能坚挺?

所以这里劝大家,买电动车看续航数比较大的时候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在主管部门推出“更符合中国路况”的CLTC续航之后,大多数车企基本上都用CLTC续航了。


有一说一,虽然CLTC在某些情况下看起来确实要比NEDC更虚,但最起码在统一的标准下,各个车型横向对比变得比之前有意义了许多。


跟两年前相比,现在网络上关于电动车里程焦虑的声音其实已经少了许多,更多人的续航焦虑其实都发生在买车前。


公社2020年开始也没有再做续航测试大横评,也是因为当时有诸如小鹏P7这样把续航攀到706公里的车型出现,整个行业新车的续航水平也基本都达到500/600公里+左右的水平。


虽然从今年懂车帝冬测的电动车续航平均达成率数据来看,只有48.5%,连5折都到不了,但其平均续航里程已经达到了268公里,在续航“基数”变大的情况下,即使续航再打折,在邻近的城市开开也基本不会出大问题了。



当冬季测试撕掉电动车的遮羞布,谁还能坚挺?

同样的,汽车之家也在今年做了冬季续航测试,其测试环境似乎比懂车帝的环境还要严苛一些,内蒙古低温测试的平均续航达成率只有45%,其中某日系合资品牌车型续航达成率只有可怜的37%。


这里面,宝马iX3以52.7%的成绩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小鹏G9、飞凡R7和宝马i3,只有这4辆车的续航达标率达到了50%以上。



当冬季测试撕掉电动车的遮羞布,谁还能坚挺?

实际上,按懂车帝今年与去年的冬测数据对比来看,续航达标率和平均续航里程已经分别提升了4%和14%。这其实也可以侧面说明,电动车“抗寒”技术确实是在进步的。


续航提升的背后,一方面是源于电池电量的增加,也源于车身设计方面风阻系数越来越低,材料的轻量化,更加成熟的动能回收技术,以及更出色的热管理系统,如热泵空调、电池自加热等等。


近几年,很多车企业都在电池上做足了文章,弹匣电池、天工电池、大禹电池、麒麟电池、魔方电池……虽然名字不同,但他们的目的都是殊途同归的——更安全、能量密度更高。


这些电池包往往在电芯四周布置了冷却系统,目的是为了在单体电芯热失控的时候及时散热。实际上,这些包裹电芯的冷却液不仅能起到冷却作用,同时也可以为电池加热,在冬天起到电池保温作用。


我们还是拿飞凡R7所搭载的魔方电池来举个例子,其“躺式电芯”的布局是比较有特点的。



当冬季测试撕掉电动车的遮羞布,谁还能坚挺?

一方面,“躺式布局”可以让单体电芯在热失控时能更顺利排出高温气体。


另一方面,在电芯四周包裹的“立式冷却组件”里面流动着高比热容的冷却液。电池加热开启时驱动电机就会开始工作并产生热量,其驱动电机冷却液会通过管线联通至动力电池,将热量通过冷却液循环的方式,为电池加热,让电池温度保持在15℃以上。


除此之外,包括上汽、比亚迪不少“三电自研”的大厂在内,都于电池上设计了 “智能温控系统”,不仅能明显提升续航,还可以加快充电速度。像飞凡R7的车机和APP,都可以开启“智能加热”的功能为电池加热。


虽说整个过程会预先消耗一部分电能,但更重要的是让电池恢复活性,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当冬季测试撕掉电动车的遮羞布,谁还能坚挺?

再一个,各种充电补能设施完善了很多之后,不仅找充电桩、换电站不再那么困难,同时补能效率也大大提升了,电动车续航焦虑自然就少了很多。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之前我在文章里写过的,电动车公社刚成立那年,春节我回湖南老家,当时整个娄底市城区一共就一根桩,而且是北汽4S店的。


而去年春节回家再看,发现市区已经有4个国网大充电站,总桩数量超过70根,更不用说还有很多小桩和别的品牌了。今年春节因为疫情没回家,我倒是很期待一个月后再回家时,又是怎样一番天地。


根据充电联盟统计,最近1年时间里,我国就新建了将近60万根公共充电桩,总保有量增至170万根。相当于仅仅用了1年的时间,就建了往前数5年新建充电桩的总量。


同样的,换电站的数量也从2019年的300座,增长到了如今的1900座,翻了15倍还要多。在C端换电赛道上,在过去4年多的时间里只有蔚来1家可以选择。虽说蔚来因此一直背负着巨额亏损,但同时也换来了许多“无桩”车主的青睐,也打出了自己的特色。


今年我也惊喜的发现,随着能换电的飞凡R7杀入,蔚来一家独大的格局可能要被打破了。



当冬季测试撕掉电动车的遮羞布,谁还能坚挺?

值得一提的是,飞凡的补能体系主打的是“可充可换可调级”,城市通勤可以租块小电池,便宜轻便电耗低,偶尔长途出行就租一块大电池,会更踏实一些。


而之所以敢于冲进一个外界看起来有难度的赛道,底气或许来自于背靠上汽,拥有中石油、中石化两家央企在背后强大的资源支持,还是值得期待一下的。


今年小鹏等企业800V高压超充路线也已有起色,而换电赛道也加入了新玩家,二者虽然补能方式存在差异,但目标却是相同的,让电动车补能效率逼近甚至反超燃油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天就会到来。



写在最后


各种冬季测试越来越严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用户的诉求已经成为了电动车技术进步的推动力。


毫无疑问,电动车在技术与产品力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汽车内核从“机械工业”向“消费电子”转变必然是大趋势,但车终归是一辆“车”, “电动”、“车”、“驾驶”谁也少不了谁,需要电子设备来紧跟时代,也同样需要出色的机械素质来保障驾驶,这才是一辆合格的电动汽车。


庆幸的是,有越来越多像飞凡背靠大厂的汽车品牌正在向高端化发起冲击,更厚实的造车经验或许能成为制胜未来的关键,同时也能折射出品牌造车的理念。


国家补贴已在2023年零点的钟声中画上句号,想必日后新能源市场将会变得更“卷”,对于车企的考验将是全方位的,包括但不限于品牌力、产品力、融资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


造车界“下半场”生死战,即将拉开序幕。


文章来源【电动车公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
1、车城网发表的该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立删。
2、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车城网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车城圈
买车、用车、养车等有关车交流的小圈子,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