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协会发布 | 2022年1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

汽车知讯 2022-4-10 16:23 Au: 解说汽车










1、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回首


零售:2022年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到达209.2万辆,同比下降4.4%,相较2021年12月下降0.6%,1月零售总体走势很好。


由于春节假期从1月31日起头,但节前生产停线和消费者购车城市提早几天,因此1月因春节因素损失3-5天,估量带来15%左右的产销量损失。因此1月零售环比和同比表示折算后都是很好的增长。


秋冬季以来,疫情防控出现频频,但今年春节“就地过年”等防疫号令较去年同期有所宽松,居民返乡范围大幅增长,全国搭客发送量同比增长超40%。较大范围的居民返乡,对部分中西部省份、县乡城市的购车消费形成一定支撑,节前的促销力度加大也助推返乡购车潮。


随着前几个月以来生产、批售的逐步走强,整体市场供给显现回暖态势,各厂商积极迎接新年“开门红”,尤其是终端促销在2021年7月后延续大幅收缩至11月,12月起头促销小幅增长,带来零售延续走强。


由于经销商层面的在售车型库存水平改良、结构延续优化,厂商供货节奏逐步合适预期。随着节前销售旺季到来,1月经销商明显加大终端优惠力度,销售积极性快速提升,实现终端零售走强。


1月奢华车零售29万辆,同比下降5%,环比增长18%。奢华车年头零售环比大幅走强,预示着传统奢华车新年强增长的态势。


1月自主品牌零售94万辆,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1%。1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45.5%,同比增6.4个百分点;相对于2021年年度份额41%,增了4.5个百分点。1月自主品牌批发市场份额46.4%,较同期份额增长了4.3个百分点;相对于2021年年度份额44%增长了2.4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头部企业表示很强,在新能源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因此比亚迪、奇瑞等传统车企品牌同比均呈高幅增长。


1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86万辆,同比下降17%,环比下降7%。局部散发疫情对天津等特大城市生产节奏带来影响,抑制了产销增量。1月的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9.2%,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德系品牌份额23.5%,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美系市场零售份额到达8.2%,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法系份额提升0.1个百分点。


出口:1月乘联会统计下的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16.9万辆,同比增长91%,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30%。1月自主品牌出口到达10.7万辆,同比增长56%,合资与奢华品牌出口6.1万辆,同比增长突出。


生产:1月乘用车生产205.9万辆,同比增长10.4%,环比下降16.5%,表示稍弱。其中奢华品牌生产同比增长16%,环比下降12%;合资品牌生产同比增长2%,环比下降20%;自主品牌生产同比增长17%,环比下降14%。


1月车市产销增长相对较好,虽然个体区域生产稍有损失,但芯片供给延续改良,促进1月产销爬升。


批发:1月厂商批发销量217.2万辆,同比增长6.8%,环比下降8.2%,受生产制约的部分车企表示分化。


库存:2021年前三季度履历了从去库存到逼近平安库存的特殊周期,四季度厂商库存迅速回补,奠基了1月零售和出口的强势表示。1月厂商库存下降11万辆,渠道库存环比下降9万辆;历年的1月是去库存的重要节点,今年1月库存去除较好,奠基了新年开门红的根本。


新能源: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到达41.2万辆,同比增长141.4%,环比下降18.5%,环比降幅与2021年1月特征一致。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到达34.7万辆,同比增长132.0%,环比下降27.0%,环比降幅与2021年1月的25%特征根基一致。


春节前的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走势形成同步走强的特征,春节前的首购入门级消费和传统车换购需求较强,加上新能源车强势增长,推动乘用车市场零售全面增长。


新能源市场方面,受到去年年末集中交车的影响,1月上旬销量表示疲软,但第二、三周有明显回暖。总体来看,虽然国内仍然有疫情散发本土病例,尤其是集中于京津杭深等新能源主销的特大城市,但相对温顺的防疫行动,对居民出行和购车消费没有明显影响。


1) 批发:1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19.0%,较2021年1月8.4%的渗透率提升10多个百分点。1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32.0%;奢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2.9%;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唯一2.7%。1月纯电动批发销量33.3万辆,同比增长130.4%;插电混动销量7.9万辆,同比增长202.1%。1月电动车高端车型销量强势增长,中低端走势也较强,纯电动市场哑铃型结构有所改良,其中A00级批发销量10.5万辆,占纯电动的32%份额;A0级批发销量5.1万,占纯电动的15%份额;A级电动车占纯电动份额22%;B级电动车达10.1万辆,环比下降14%,占纯电动份额30%。


2) 零售:1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16.6%,较2021年1月6.8%的渗透率提升10个百分点。1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1.4%;奢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10.2%;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唯一2.5%。


3) 出口:1月新能源车出口5.2万辆,连结强势增长,特斯拉中国出口40499辆,上汽乘用车的新能源出口4814辆,东风易捷特出口4267辆,吉利汽车444辆,长城汽车408辆,上汽大通406辆,比亚迪313辆,其他车企新能源车以国内市场为主。


4) 车企:1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多


元(参数|图片)化发力,比亚迪纯电动与插混双驱动夯实自主品牌新能源领先地位;以上汽团体与广汽团体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板块表示相对突出。厂商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有11家,较同期大幅增多6家,其中:比亚迪93101辆、特斯拉中国59845辆、上汽通用五菱40007辆、奇瑞汽车21179辆、吉利汽车17036辆、广汽埃安16031辆、上汽乘用车14414辆、长城汽车13781辆、小鹏汽车12922辆、理想汽车12268辆、哪吒汽车11009辆。


5) 新势力:1月小鹏、理想、蔚来、哪吒、零跑、威马等新势力车企销量同比和环比表示总体较好,尤其是小鹏、理想、哪吒突破万辆,零跑等第二梯队企业也快速上量到达了5000辆以上的月销。主流合资品牌中,南北公共的新能源车批发13661辆,占据主流合资59%份额,公共果断的电动化转型战略初见成效。上汽通用新能源销量4249辆也是很优秀的,其他合资与奢华品牌仍待发力。


6) 普混:1月普通夹杂动力乘用车批发6.7万辆,同比增长58%,环比下降20%。其中丰田38741辆,本田18516辆,东风日产5424辆,长城汽车1890辆,混动逐步成为新热门。


2.2022年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展望


由于今年春节早,1月最后一周进入车市的春节休眠期,相对2021年2月少了11天的节前热销期,但也削减了春节前几天的提早休眠期,因此车市同比增长压力不大。


由于1月节前生产提早停工,1月车市旺销后的渠道库存仍处较低水平,随着节后车企快速恢复正常产销状态,2月的经销商仍有较好补库需求。


2022年的经济形势日益复杂严重,房地产市场见顶回落趋势明显。短期看,对于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将处于趋向紧平衡走势,部分相关行业增长压力较大、市场预期偏弱。疫情散发影响下的节后生发生活、服务业恢复较谨慎,加上冬奥会等重大赛事保障防控力度,2月车市回暖较慢。但随着中年外出务工群体的回流,车市的结构性回暖面临较好机遇。


部分传统车企受芯片影响而调低2021年预期,未交付定单资源转接2022年车市一季度,所以确保开门红、保交付的尽力将在一季度落实奏效。


随着新能源补助退坡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前期部分车型价格微调带来定单短暂低迷,春节后新能源车价格接管度恢复,加上很多新能源车今朝仍有积存前期未交付定单,因此2月新能源车型销量不会受到退坡明显影响。


历年春节后都有一定的开学前购车潮,大城市交通拥堵根基是以学校开学放假为分界,由于疫情散发的风险犹存,预期今年开学购车潮仍应该很好。因此2月批发零售增速应值得期待。


3.新能源车微幅涨价不会影响销量提升


近期随着新能源车补助退坡和锂矿等根本资源价格剧烈上涨,新能源车企面临一定的本钱压力。但新能源车的市场价格预计不会大幅度上涨,车企应有能力化解压力,继续连结2022年新能源车较快增长。从市场反馈看,用户对于新能源退坡后的价格变化也有一定水平的共鸣和预期。


2021年全国新能源车市场火爆。按照乘联会数据,国内新能源车零售到达299万辆,同比增长170%。由于终端新能源需求旺盛,产能不足,未交车定单丰裕(包括大定锁价将本钱转嫁给汽车厂商),价格微涨不会严重影响整体市场需求。2022年很多车企都制定了宏伟的产销提升方针,因此我们有信心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到达550万辆左右,继续实现70%左右高增长。


国家政策对新能源车的支持庞大。由于2022年补助技术指标不变,电池与整车集成技术在提升,新能源汽车产物有望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下降百千米电耗等技术指标获得更好的补助支持。补助技术指标的稳定也有利于行业均匀技术水平的延续提升,减缓部分企业政策追随策略下的投资压力。


新能源车的范围效益明显,头部企业的单车范围不竭提升本钱下降。随着产业范围大幅度增长,新能源车的固定资产折旧等本钱能更好的分摊,单车制造本钱在指数型长大阶段更易发挥范围上风。据特斯拉等公布的财报显示,单车毛利处于30%的高位,体现较强的抗本钱风险能力,这也为智能制造、制造业技术革新注入新的活力。


电池的本钱压力可以通过量种方式化解。车企可能会通过提升电池性能、多元化选择供给商、将供给商开辟纳入企业内部买卖环节等办法改良本钱压力、进步沟通效率。今朝超预期发展的4680电池有很大的本钱下降空间。而电池行业世界范围的投资力度空前,短期的盈利远不如绑定车企的稳定供货更重要。


传统燃油车的定价体系是受到消费品高税收影响的,新能源车没有消费税等税收压力,反而有更多的新能源积分,因此高端新能源车的潜伏利润丰富。比亚迪、广汽埃安等车型的电池容量和高端车差距不大,但价格差别较大,体现A级车的高性价比。但由于消费者的需求差别,高端车反而相对A级自主车型表示的极为火爆,因此高真个价格压力不大。主流A0级电动车的竞争剧烈,本钱压力庞大,但仍连结价格稳定,也让新能源车的较高增长有很好的根本。


4.女性用车成为拉动车市增长较强动力


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1年全国灵活车保有量达3.95亿辆,其中汽车3.02亿辆;灵活车驾驶人达4.81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44亿人。2021年全国新注册挂号灵活车3,674万辆,新领证驾驶人2,750万人。


2021年,灵活车驾驶员到达4.8亿人,增长2,550万,表示相对较强。从历年数据来看,2021年增长数量相对较高,但斟酌2020年增长是2,050万,两者加起来应该说是年均2,300万,仍处于一个相对的历史低位水平。所以驾驶员人数的增量,对车市的增量的进献度总体来看是不大的,晦气于入门级乘用车消费增长。新能源用户年轻化,90后对汽车的需求与总体有差别,比如对智能网联的需求增长,对汽车科技感要求偏高档,拉动高端电动车增长,因此新势力表示很强。


从驾驶人性别看,男性驾驶人达3.19亿人,占66.32%;女性驾驶人1.62亿人,占33.68%。今朝来看,女性驾驶员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尤其过去两年女性驾驶员的增长相对照力迅猛,现在到达1.6亿,从2014年的0.7亿到到2021年1.6亿,每年都在1,300万左右的快速增长中,说明整体来看,家庭复数车辆保有的比例在不竭的增长,家庭第二辆车有较大的增漫空间。


从驾驶人年龄看,2021年末51至60岁的驾驶人6,966万人,占14.48%,较2018年的4,663万人增长2,303万,累计增幅50%。德国购车者均匀年龄52岁,未来中国中老年购车的增量成为车市不成轻忽气力。


2021年新能源车表示很强。由于疫情的冲击,摩托车市场强势增长,个性化出行增长迅猛。虽然驾驶员增长不快,但女性驾驶员和中老年驾驶员增长迅猛,这是车市增长点,但年轻人少对车市的持久发展带来隐忧,因此车市增长主要靠消费升级,而私车消费普及遭遇瓶颈。


面临老龄化和女性用户的增长趋势,依托新能源车的高速发展,推动微型电动车的C5驾照实施,扩大微型电动车驾驶员数量,让微型电动车尽快往合规化偏向延续转型,让车市有更大的人口支撑是当务之急。


5.2022年促进传统燃油车消费也很重要


近两年世界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我国经济最大亮点是外贸的高增长,2021年,我国年度进出口范围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关口,全国进出口贸易较2020年增长30%。2021年,以美元计价,我国外贸增量达1.4万亿美元,贸易顺差到达6,765亿美元的新高。


在这种情况下,按照进出口的结构和国际贸易平衡关系分析,我们有需要加大内需消费增长,同时针对性的进口车市场的消费增长,实现主要贸易国贸易更好的平衡。


按照乘联会数据,乘用车的传统燃油车市场延续下行,从2019年传统车下滑8%,2020年同比下滑8%,而2021年同比下滑6%,其中2021年12月份同比下滑22%。可以看到传统燃油车市场在持续几年延续快速的下滑中,而自主品牌的传统燃油车也是出现在延续下行的压力之中。


在今朝的税收体系下,燃油车生产和使用带来庞大的税收进献。2021年全国税收收入172,731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国内消费税13,881亿元,同比增长15.4%。车辆购买税3,520亿元,同比下降0.3%。今朝的车购税主要是传统燃油车进献,随着传统燃油车的市场范围下降,燃油车的税收也在不竭削减。


消费者买电动车主要是看中电动车的税收优惠,这包括购买电动车免交车辆购买税和消费税,使用阶段免交汽油消费税,因此电动车的低本钱上风,很大一部分是税收政策的免税上风。短期看燃油价格连结相对较高水平,一升油半升税的特色很明显,假如汽油价格3元以下,那电动车的本钱上风就大幅下降了。


今朝部分消费者采办燃油车还是低本钱的特色,传统燃油车的自主品牌A级车很多在8万元以下,这也是很大的价格上风。但随着使用本钱的上升,很多入门级消费者买不起燃油车,而主流电动车的价格更贵,因此购车消费受到抑制。激励家庭燃油车消费在现阶段仍有积极意义。


6.世界少子化趋势下应激励成婚-成婚购车免车购税


《中共中心 国务院关于增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要研究制定住房等支持政策,完善门路电价、水价、气价政策,激励成年子女与老年怙恃就近居住或配合生活,实行赡养义务、承当照料责任。这是应对老龄化很好的做法。


少子化,是社会进步、生活压力加大和社会发展的衍生成果。中国面临严重的少子化特征,这是东亚地域配合的特色问题,中国已经进入与日韩、新加坡等类似的情况。


今朝改良人口结构主要是增加诞生人口,自然也就是要激励成婚。今朝社会不竭成熟,不成婚的现象日益增多,尤其是在大城市的年轻人不成婚就有更多自由,因此社会需求与小我选择就有差别性,需要激励成婚,增加社会的稳定性,带来更多的社会发展机遇。


今朝我们的成婚问题比生育问题加倍严重。很多高端群体对成婚的态度相对消极和没有信心,这是需要引导的。我们要加速改变年轻群体的婚育观,激励成婚。


成婚生子是我们社会繁衍的需要,也是很多公民的责任,应该发扬传统观念,培育更强的成婚生育理念。


我们不但要面临老龄化,同时要针对世界少子化趋势,加大年轻人成婚生育观念的培育,让更多年轻人勇于成婚,乐于生小孩,促进我们年轻群体的结构性增强。因此应该激励成婚,对成婚的初婚人群购车予以支持。


我国今朝的激励成婚生育政策也需要逐步建立,尤其是应该让各地政府采纳办法通过免税购车等方式支持成婚。建议在民政部分发证的同时,对初婚职员赐与一定的购车消费券和免税指标,用度由中心和地方政府承当,这样就能到达引导社会激励消费的效果。


中国汽车畅通业于变局中开新局


专访沈进军:汽车销售模式的“变”与“不变”


行业年会 | 畅通行业千人预判2022年汽车市场增长趋势



本文来源【中国汽车畅通协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声明】车城网发表的该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