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去年年末起头,新能源汽车就掀起了一波涨价潮。在第一梯队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小鹏汽车等品牌的引领下,几近市场上绝大部分主流新能源车型都介入了这一波涨价浪潮。然而传统汽车品牌似乎也没法子独善其身,近日,奔驰在国内就公布了大范围的价格调剂。包括了进口车为主,以及部分国产车型在内的十余款车型,最大涨幅跨越12万元。 奔驰的此番调价,会成为国内传统奢华品牌,甚至是传统汽车行业涨价潮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吗?在新能源汽车“普涨”之后,传统汽车的跟进,究竟是真有压力,还是“攻其不备”,又或者是别有隐情呢? 涨价“一视同仁”,国外早已起头奔驰此次在国内的调价幅度和广度掀起不小的波涛,但实在放眼全球市场,以BBA为主的传统奢华品牌涨价潮,并非是孤立案例。比如今年奔驰、宝马、奥迪就很“默契”地在印度市场,进行大约3-3.5%的价格涨幅。而“口径”根基都是由于受到物流、原材料以及其它投入本钱的因素影响。而在更早之前,针对澳大利亚市场,BBA也在近年来屡次调剂旗下车型的价格。这其中还受到澳大利亚本土的通胀压力,以及澳元与欧元之间的汇率波动影响。而随着原材料本钱的增加,以及国际情况的影响,BBA的涨价或将进一步波及欧洲、美国市场。 ![]() 这样看来,BBA对于中国市场的价格调剂,已经算是“手下留情”,但随着奔驰“失守”,也许传统奢华品牌大范围的涨价潮也并不会太遥远了。假如说去年汽车产业供给链欠缺的主角是芯片等半导体材料,那末今年半导体还未退场,其它大宗原材料,以及物流运输等压力,算是一齐“登场”。 首先还是半导体方面,占全球市场一半以上的乌克兰氖气断供,加上日当地震造成瑞萨电子一度停产,以及意法半导体近日公布对芯片进行涨价等等。去年年末看似已经缓和下来的汽车芯片供给,似乎又有加重的态势。 ![]() 别的,欧洲地域的地缘冲突,对于包括BBA在内的欧洲传统车企的供给链体系也造成了影响。比如诸多为欧洲车企生产汽车线束等零部件的乌克兰供给商已经停产。而原材料的上涨则不可是与动力电池相关的部分而已。包括铁、铜、铝、铑、钯等汽车制造所需金属的价格都有明显涨幅。而且奢华品牌车型大多用料精巧,可替换性弱,受到产业链的冲击也会更大。 本钱涨=价格涨?可是本钱增长就一定等于价格增长吗?很显然,不是的。且非论奔驰这种体量的一线奢华品牌,在日常供给链治理,以及抗风险能力上的经营。单从利润上来看,BBA们面临各类投入压力的“哭穷”,就显得有些气短。 ![]() 就在受到疫情和半导体等因素影响的2021年,奔驰仍然以1680亿欧元的营业收入和234亿欧元的净利润位列BBA之首。而宝马宝马作为BBA新销量一哥,也是去年三家中唯一销量同比正增长的品牌。1112亿欧元营收,以及124亿欧元的净利润同样增幅明显。奥迪虽说成为“三弟”,但全财年530.68亿欧元的营收仍然同比增长了6.2%。55亿欧元的净利润无愧公共团体旗下“利润奶牛”的脚色。 ![]() 翻看三家的财报,本钱优化、高端车系销量增长等关键词的出现频率相当高。抢眼的财报数据也说明这三家一线奢华品牌在抗风险能力,以及转型进程中的韧性。可是,这方面的“盈利”,暂时没有让步给消费者的计划。这点得分客观和主观两个维度来聊。 客观上,处于新能源转型阶段的汽车行业中,作为传统豪强的BBA假如要保住自己的位置,需要承当更大的压力。在出色的营收数据之外,BBA也大幅增加了自己的研发投入。比如2021财年,奔驰研发支出到达77亿欧元;宝马研发投入62.99亿欧元,同比增长10.7%;奥迪研发投入39.3亿欧元,占到总营收的7.4%。 ![]() 钱固然要用在“刀刃”上,只不外股东分红的增长算不算用在“刀刃”上呢?这就要说到主观方面,BBA三家一线奢华品牌,由于供需关系的原因,也有底气将行业压力下沉给市场终端。在包括雷克萨斯、凯迪拉克、沃尔沃等品牌在内的第二梯队,都纷纷转投电气化的趋势下,传统燃油车的一线地位已经相当坚固。 虽然今朝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节节爬升,但究竟燃油车还是占据销量的绝对上风。特别是高价格、高利润车型,它们虽然受供给链等因素影响更大,但它们的供需也更加“差池等”。比如这次奔驰在国内调价的车型,根基都是原来定价就在40万元左右,甚至上百万元的中高端车型。其中还有一点比力有意思的是,同样进口身份的奔驰GLE并不在此次调价范围内。看来宝马X5的国产,让奔驰也得礼让三分,这也反证了供需关系对于BBA这次调价的影响。 ![]() 不外消费者暂时也不用太过于担忧,一方面,调价越多的车型,其受众对于价格的敏感水平也是越低的。其次,传统车企在渠道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上风,特别是BBA这类头部车企。相比新势力等新能源玩家,一旦价格波动,其影响就会明显波及给消费终端。传统车企的渠道能起到海绵效应,稀释压力的传导。而且还能针对市场的变化,精准、快速地做出反应。 文章来源【路咖汽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