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潍柴动力看衰比亚迪,但我以为企业说了两句没人敢说的实话就被扣上帽子,实在有点不应该。 4月1日,潍柴董事长暗示“无人驾驶就是忽悠,辅助驾驶才是希望,未来的新能源车特别是乘用车将会有严重性的产能过剩”。 这句话说得很是标致,唱出了行业所有人都不敢说的事实。 ![]() 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膨胀、裂变以及无序式的发展情况中,各大企业为了抢夺一些为数不多的市场份额,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及设备起头抢占新能源市场。 虽然依照今年的预估新能源销量能够到达500万量级,但按照很多企业的计划,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以及产能造诣奔赴千万量级时代。 大有重回传统内燃机群雄割据时代的意思。 ![]() 中国的产业发展历来都不是理性式的发展,一旦有了机遇,有了需求就会疯狂、不计后果的发展,往往是用其它板块的资产换取差池等的好处。 举个例子,昔时华泰汽车为了疯狂的发展,在鄂尔多斯用画大饼的方式获得了大量的土地、煤矿资源,目标是为了造车,更是为了企业拥有更多可变现的价值资源。 最后,鄂尔多斯的汽车产业没搞起来,煤矿是没少挖,要知道昔时的计划是几百万汽车、100万发动机、100万变速箱,几百亿产值的未来宏伟雄图计划。 最后落地了吗? ![]() 传统汽车就是这么发展的,奇瑞、海马、众泰、华泰无一不是如此,操纵大量的造车噱头换取足量的廉价利润,今天来看,盛瑞董事长所说的这句话放在曾经的传统市场也同样能用。 说明,这是一个见证过历史的业内助士。 实在盛瑞董事长的这句话已经在验证,中国的资本大量进入新能源市场,2021年的200多万新能源汽车销量有几十家企业在介入,而分走一半市场的是比亚迪、特斯拉这样产能不足的企业,其它更多的新势力处于产能严重过剩的时代。 几十个品牌分百万销量,一个品牌均匀的销量进献率有几多可想而知。 ![]() 比如说高喊口号要超越保时捷的高合,一年的销量不足一万台,却要用大量的精神缔造一个工场出来,往下看朋克美美、速达、凌宝这种企业能在市场中抢夺几多份额? 率先过剩的就是工场,设备,随后就是大量的衍生资源,物流、劳动力、供给商严重过剩。 未来的趋势一定要顺着市场需求来,焦点需求在哪里,是智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动化、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从底子上来说,潍柴说的没错,他不是在Diss、炮轰比亚迪,由于比亚迪公布停产燃油车是在4月1号之后。 ![]() 有人说潍柴也有压力,新四化转型进程中难免要转型。 产业结构转型是每一个企业都在做的事情,潍柴虽然压力大,但究竟主要设计的是柴油机,柴油机有市场的价值需求,而且定位上难以被电动车所撼动。 电动车主要是城市日常通勤,潍柴的业务主要是运输,没见过哪个运输品牌用的是电动车(城市运输除外),从业内来看,潍柴依然是中国内燃机的王。 ![]() 作为山东强势的企业,潍柴也在积极的调剂另一家企业盛瑞的状态,盛瑞的舆论兴衰更多还是前几年。 由于推出了8AT变速箱打破了从0到1的问题,山东盛瑞瞬间成为行业高光,甚至很快预备推出10AT甚至13AT变速箱,不幸运的是技术壁垒的层层封锁以及电动化的席卷而来。 欠好意思,时代不需要变速箱了,山东盛瑞的计齐截地鸡毛。 不外对于盛瑞来说还是有机遇,究竟乘用车业务只是一个板块,与潍柴联手在柴油动力业务上的结合,也会做出纷歧样的成就。 文章来源【汽车扒一扒】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